——他们的精神将永耀历史的星空
11月25日,商务与管理学院党总支教工党支部全体党员、学生党支部党员代表集体赴开封市尉氏县刘青霞故居和焦裕禄纪念馆进行了实地参观学习,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邹新忠同志带队进行了学习并重温了入党誓词。尉氏县县志办主任李建强等及相关部门领导陪同参观,并安排讲解员进行了详细讲解。
一树腊梅满庭芳,百年老宅厚德香。十八岁的刘青霞嫁于河南首富、尉氏县大财主刘耀德为妻。丈夫早年病故,她常涉足下层,了解百姓之苦,捐出良田为“刘氏义庄”,凡60岁老人每人每月可以从义庄免费领取小麦3斗;每年腊月初八,她都开仓放粮,以赈年荒;时逢尉氏大饥,婆婆病逝,她借婆婆丧礼,舍饭一月,活人无数;她又在尉氏办“孤贫院”“养济院”“平民工厂”,收养赈济孤独、盲哑聋残等贫苦农民;她又捐银9000两,在开许官道间的贾鲁河上修石一桥,不图名利,立“无名氏修”碑文。刘青霞女士被光绪皇帝诰封一品夫人。刘青霞热心学务,资助革命。1907年她赴日本考察学务,结识鲁迅,始关时政,加入同盟会,资助《河南》《中国新女界》等革命刊物。回国后,她创办河南第一所私立女校——华英女校,还在尉氏创办蚕桑学校、刘氏小学堂,资助中州女学堂和中州公学、北京豫学堂、京师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政法学校及其它一些学校,资助河南《自由报》、工厂和其它社会公益事业等;她积极响应“二次革命”,参与爆炸开封火药局活动;她两次晋见孙中山先生,提出将家产捐献给国家,后将全部财产捐献给了河南教育事业......孙中山先生为其题词“天下为公”予以嘉奖。院子中的这株百年腊梅,就是当年刘青霞亲手栽种的,如今已冠遮半院,在这寒风凛冽的冬月里,依然青葱蓊绿,默默地诉说着主人一副侠骨书写大公的故事。
智取风沙匪患不怕险,凝铸无私情怀承千难。众所周知,河南省兰考县是焦裕禄奋斗过的地方。可到兰考工作之前,焦裕禄曾两次到河南省尉氏县工作,时间长达6年,留下了许多感人事迹。焦裕禄同志深入农户,访贫问苦,组织农会,艰难地开展土地改革,号召群众团结起来,同双洎河南岸的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斗争。大营区道道沙岗,连绵起伏,大量土匪出没,政府内还有人与土匪勾结,跑风漏气,险象丛生,焦裕禄同志常常冒着生命危险,与各式各样的土匪周旋,有时还会深入虎穴,摸清不同土匪习性,准确掌握匪情,伺机消灭狡猾的顽匪和国民党残余势力,首先镇压了称霸乡里的黄老三,群众高兴地说:“杀了黄老三,大营晴了天。”遍布方圆几十里的黄沙岗是滋生土匪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也是滋生贫困的重要因素。焦裕禄同志雪夜访贫问苦,带领群众打柳桩、压柳条,在大营北岗要害处造林300多亩,有效地锁住了黄沙的野性,积累了治理风沙的经验;贾鲁河滩也是蒋介石扒黄河后的黄泛区,造成耕地少,产量低,沿岸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尉氏县、鄢陵县、扶沟县交界处的三县群众因为争耕地经常发生殴斗流血事件,焦裕禄同志主动请缨带队前去解决难题,由于他处理问题端得平、站得正,群众信任他,问题得到了满意解决,同时他还和当地群众一起研究治理沙滩盐碱的办法,积累了治理盐碱的经验。当时的机耕队到哪里都得到酒肉招待,焦裕禄同志经常到农村调查,他坚决拒绝去机耕队吃饭,而是坚持到农户家吃,他说:“吃群众的饭才有感情。”三年困难时期,他妻嫂一再请求他为她的儿子安排工作,但焦裕禄拒绝了亲情,捍卫了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原则。1962年底,服从组织安排,他要调往兰考县任县委书记,大家知道他家孩子多,生活很困难,看到他清瘦的面庞和他身上十几年的满身补丁的发亮的破棉袄,难过极了,经县委领导研究在他走之前照顾她30尺布票,但被他拒绝了;他去兰考后,尉氏县委向地委负责同志汇报了这个情况,地委负责同志专门写了封信,派人送去一件棉衣,他才收下,感激地说:“组织批准的我服从!”并回信尉氏县委表达感谢。在焦裕禄事迹展览馆第二大厅看到这样的信息:焦裕禄同志为自己不肯收下一件棉袄,但为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盐碱灾害,亲自回到尉氏“娘家”伸手求援,尉氏人民二话不说,选拔了一批有治理风沙盐碱经验的人员,带着两辆卡车的桐树苗和桐树根送焦书记回到兰考,通过焦书记这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桥梁,尉氏与兰考人民结下了更深厚的友谊!尉氏县志办李主任还告诉我们,焦裕禄同志的传奇故事、感人故事在尉氏民间还有很多在流传,大营乡黄集村等地群众自发地为他立了纪念碑,尉氏县焦裕禄事迹展览馆成为了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基地,等等。随着焦裕禄故事得到不断的发掘,一个更加饱满、更加真实、更加可亲可敬的焦书记形象将会展现在人们面前。焦裕禄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一缕忠魂凝铸无私,心里装着的只有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通过焦在裕禄事迹展览馆、刘青霞故居的实地学习,同志们进一步了解焦裕禄同志、刘青霞女士更多的感人事迹和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思想上受到震撼、心灵上经受洗礼、精神上得到启迪。